张大宁国医大师:中医治糖需 “守正创新”,肾病防控要抓 “肾虚血瘀” 核心

“中医防治2型糖尿病,既要守住‘辨证施治’的根本,也要结合现代医学创新诊疗路径。”9月14日,在《中国2型糖尿病肥瘦分型与分期逆转治疗中医专家共识(2025 版)》审定会暨联名发布仪式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执行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张大宁教授围绕糖尿病肾病诊疗发表核心观点,强调“肾虚血瘀”是糖尿病肾病的核心病机,需通过 “补肾活血”实现精准防控。

“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执行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 张大宁”
作为中医肾病学奠基人,张大宁大师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指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肾”密切相关 —— 长期高血糖会耗伤肾阴、损伤肾气,导致肾精亏虚;同时,气血运行不畅易形成瘀血,瘀阻肾络,加重肾损伤,形成“肾虚血瘀”的恶性循环。“因此,治疗不能只关注‘降糖’,更要‘补肾’与‘活血’并举。”
他进一步解释,针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微量白蛋白尿阶段),推荐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补肾养阴,配合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药,阻断“肾虚→血瘀→肾损伤”的进展;对于中期患者(显性蛋白尿阶段),需在补肾基础上加强活血力度,加入桃仁、红花等药物,改善肾络瘀阻;晚期患者则需“温阳补肾+化瘀通络”,用金匮肾气丸配合地龙、水蛭等虫类药,延缓肾衰进程。
“此次共识将‘肾虚血瘀’理论纳入糖尿病肾病诊疗体系,既是对中医经典的传承,也经过了临床验证。”张大宁大师透露,其团队曾对 300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开展研究,采用“补肾活血”方案的患者,肾功能下降速度较常规治疗慢50%,蛋白尿缓解率提升40%。他呼吁,基层医生应重视中医理论在并发症防控中的作用,让更多患者受益于“治糖护肾”的协同方案。